搭蒸菜 – 文磊

2018年8月4日10:11:58干越文艺1956字阅读3分11秒

家乡菜,时髦称“干越菜”尽管没有国内一些菜系,如:粤菜、川菜、鲁菜等久享盛誉,名震中外;

但,许许多多农家小吃,还是很富特色的。

甚至,毫不夸张地说,可以拿出来与那些“菜中名流”一比高下。

搭蒸菜 – 文磊

且不论干越菜中高档的“三大鱼盘”(注一),也不提其中档菜,如:螺蛳潽山粉,藠头炒蚌肉等,信手拈来一个低档产品——“蒸jìng菜”,便足可令他人口角流涎。

“蒸菜”可能是家乡最为大众化的一款便菜。

可以说,几乎没有一个未吃过它的余干人。也没有一个家乡主妇,哪怕是拙妇不工于此术。

它花式繁多,常见的有:芋头蒸菜,萝卜丝蒸菜,菜叶蒸菜,南瓜蒸菜等等。

做工也很简单,以蒸菜中的上品,时下最为常见的青菜、芋头为例:家庭主妇们先在锅底加水,铺上带布的蒸笼罩(方言称“笼箱格里”)再将刮皮、洗净、切片的芋头平铺于其上。

讲究的,还要在芋头上铺上一层经米粉缠制过的五花肉。合盖,用猛火蒸熟后,夹出米粉肉,撤去蒸笼盖,用锅铲将芋头和着蒸出的猪油一起捣烂(方言称“塌烂”)

并趁热倒入米粉和事先剁碎的青菜叶,加入适量的食盐和五香粉等佐料,搅拌均匀。

施以文火,以焖熟其中的菜叶和米粉。这一过程,家乡称作“搭蒸菜”。

这一工艺的关键是烹制时,要在锅中反复“搭”制,据说,搭得弥久,口感愈磁。

经过一番精心打理,不一会儿,一钵蒸汽缭绕,香味扑鼻的“蒸菜”就上桌了。

一家大小,你呼我唤,赶紧趁热执筷夹食。

那又绵又糯“啰声下”入喉的口感;那清香可口,“吞不来舌兜”的滋味,和着那温馨甚而炽热的家庭氛围,让你感觉到的:不仅是痛快淋漓的口中之 “爽”,分明是植入内心的合家和谐之“福”。

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饥馑岁月里,它带给我们的却是一阵阵揪心的苦涩。

记得我们姊妹几个,饥肠辘辘中,常爱坐在坐(火)桶(注二)上,津津乐道这道如今看来,再普通不过的菜蔬。有感于孩子们的热望,有时父母咬了咬牙下厨,倾力打造了一小碗。

可上桌后,久久没人下筷子。

一家人你推我让,眼红鼻酸。那情那景,令人刻骨铭心,至今思之犹桶。……

我相信,和我们一样,围绕着它,家家户户都会有自己的人文掌故。故所以,每个旅外游子,对它都会产生一种未名的、魂牵梦萦的情感。

文磊:作于上海浦东

注一:“三大鱼盘”即“鳜鱼煮白薯” ,“鲶鱼煮芋头”,“黄丫头炒腌菜”。

注二:坐桶,也称火桶,烘桶,是旧时家乡烤火、取暖的用具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
商场没有怜悯 – 文磊 干越文艺

商场没有怜悯 – 文磊

今早九点,老伴打完太极拳回来,情绪十分激动,刚进门,就给我讲述了一个她晨运好友——丘婆婆的故事。 一 丘婆婆是新近来到社区的外来住民,她是贵州遵义附近的一个小镇人。年约64—5岁,为人热情豪爽,可她一...
细嘴下,断想 – 文磊 干越文艺

细嘴下,断想 – 文磊

自出生以来,小外孙的胃口一直不佳。为此,不知费了我们多少心机,求医问药,买这买那。可他的问题,始终没得到显著的改善。 一日数餐,只见老伴端着饭碗,皱起眉头坐在他面前,用家乡普通话大声嚷嚷道:大口呎(吃...
北风乍起的时候 - 文磊 干越文艺

北风乍起的时候 – 文磊

故事情节,纯属虚构,万勿对座入号 内容简介:这是文革版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。在一个鄱阳湖渔村,一对多情男女,文革中相识相爱,却发现彼此有几代冤仇,几经周折,爱情终于战胜了宿仇,就在她们舔干了历史伤口的...
悲哉,老黄狗 – 文磊 干越文艺

悲哉,老黄狗 – 文磊

在我的童年,有一个亲密的伙伴,它忠诚地陪伴着我,走过了由童真向青葱少年的过渡期。 它给了我勇气,给了我诸多乐趣,遗憾的是,六十年代初那次全民饥荒,夺去了它的生命,使它永远地离我而去,孤独地躺在东山西麓...